close

專業度:★★★☆☆

蠻橫立法不是解決勞動薪資低落的根本之道

立法院最近審查「公司法與工廠法修正草案」,要求企業於公司章程中明定「年度盈餘分紅計畫」,否則最重可罰五百萬元,並得連續處罰至改善為止。姑且不論欲將原本濃厚社會主義劫富濟貧思維,強行納入市場經濟運作當中的立法企圖,如何違背市場法則。但務必要了解,為何勞動薪資無法提升的關鍵因素在哪裡?才能正本清源,找到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。不是蠻橫幼稚的立法,就可以解決經濟問題。

企業經營的基本思考

要能夠讓企業讓利,為政者不能不了解企業是如何規劃思考經營之道,否則如何營造一個良好經營環境,讓企業與勞工雙雙獲利。

企業運作提供產品或服務,必須投入資源,概括為勞動、資本與技術等三項。所以產出是否具競爭力,關鍵因素在於勞動與資本的投入多寡,以及技術創新的掌握。

其中勞動與資本在生產過程中扮演互補的角色,譬如說如果勞動成本提高,企業可以多用些機器取代勞工,或是遷移到勞動成本低的地區生產。所以勞動工資是取決於市場的供需,而非工資管制。

由於企業獲利另一個要素為技術創新,創新成果也會反映在勞工的報酬中,因為受雇勞工只要能夠提供企業無可取代的創新價值,企業就會依照市場競爭高薪雇用。譬如現在許多科技新貴、網路應用服務、流行設計、文創工作者,甚至中低階層專門技術如水電工、木工等都是炙手可熱高薪職業,原因就是其勞動價值無可取代。

勞工可否分享企業盈餘

企業盈餘的內涵為何?企業在營收當中扣除投入之生產成本(包括原材物料與勞動成本),以及研發、折舊、利息(資金成本)、行銷等費用後,所得到的剩餘謂之盈餘。所以對於勞動報酬部分,已經根據個人對企業的貢獻,在薪資當中有所給付,但是對於資本主或股東所提供之資金貢獻,並未納入生產成本當中。所以盈餘真正內涵是資本家提供資金的報償,以及投資風險的回報。

因為企業投資者,一旦投資失敗,過去所投入的資金可能一去不回,甚至負債累累。所以能夠激勵資本家甘冒風險,不斷的投資,正是這種對企業家精神的報償,更是資本主義經濟運作的根本所在。另一方面,勞動者只要努力,就可獲取當月薪資報酬,最大的風險就是被解雇,或是企業倒閉被資遣,但不必為企業經營績效負盈虧責任。所以要來分食企業盈餘,在責任與義務;承擔與付出,均無理路可尋。

如果企業盈餘要強制分配給員工,是一種極為激烈的手段,就如同共產制度的概念,就算是部分盈餘,也是掠奪資本家報酬的做法,後果非常危險。因為共產國家有鐵幕阻隔,資本家走不了,而民主國家卻綁不住企業家出走的腳。國家如果要照顧弱勢勞工,應該是追求稅賦公平性,與更完備的社會福利制度,不勞經濟部越俎代庖,經濟問題還是需要經濟手段解決。政府更應該做的事,是創造有利的經營環境,讓企業家更願意在這塊土地上投資,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。在人力投資方面,要培育更多具創新能力的年輕人,而非人云亦云,拾人牙慧,抱怨多過努力、享樂多過磨練的草莓一族。

幾個經濟新聞的啟示

美國汽車業2014年產銷量逼近歷史高點,但是平均薪資較十年前衰退22%。原來在汽車製造過程當中,勞工的重要性一直在降低。汽車生產線的自動化,從未停歇,汽車零件生產的自動化也不遑多讓。另外來自海外開發中國家低人工成本的零件,也抑制了美國本土的零件工人的工資議價能力。

鴻海總裁郭台銘,過去有感於工資上漲,以及人力管理上的一些壓力,最近大力鼓吹機器人生產,計畫增加富士康生產線上的機器人數量,以負責噴塗、焊接、裝配等作業。同時還計畫投資千億,從事機器人生產。顯然過去以低勞動成本著稱的富士康,也將走上資本取代勞工的路子。更已動燭先機,勾勒出機器人的生產王國,全面啟動下一世代的生產革命,屆時廉價勞動當成為常態。

中國大陸雅虎正式宣布退出中國市場,立刻在科技界造成轟動,各大小企業派出人資部門蜂擁至雅虎中國總部前,網羅這批菁英。原來勞動市場,不是沒有高薪,關鍵在於勞工所提供的勞動價值,是否為市場所需要,勞工本身的價值與能力才是王道。

政府解決之道

立法院想藉由非經濟手段強制立法,強迫企業讓利,照顧普羅大眾之立意雖佳,但扭曲企業生產投入資源配置,進一步引發企業出走之疑慮,反而減少勞工就業機會,不得不三思。

政府天天都在喊產業升級,在這個全球化布局的時代,大家都知道技術與資本不再是關鍵,欠缺的反而是人才。大家回想如果不是當年留學生歸國,不會創造今天台灣的科技產業的繁榮景象。如果不是美國吸納了各國人才,就不會造就今天美國的科技發展。新加坡更是國際人才薈萃,締造今天超過5.5萬美元的每人國民所得。

現今全國上下害怕外國人搶我們飯碗,害怕中國大陸統戰,拒絕自由化,更無懼FTA在國際競爭上的威力。熟不知最好的防衛並非船堅炮利,而是徹底國際化,讓台灣經濟大到不能倒。唯有對國際與大陸人才開放,才能讓企業有能力進行轉骨,迎向全球化的競爭時代。一個有用的人才,可以運用上百萬資金,連同創造數十個就業機會;數個有用人才能讓公司升級,在全球競爭市場上據有一席之地;一群有用的人才,能讓產業升級,創造更多優質的工作機會。

台灣經濟前景堪憂

現在台灣不但沒有能力吸引人才,更面臨競爭對手人才挖角的窘況,韓國三星挖台積電的奈米晶片研發團隊;中國展迅挖聯發科研發人才;阿里巴巴與小米頻頻向台灣年輕人揮手;其他手機、面板也都面臨人才流失的窘境。中研院於民國100年由院長翁啟慧發起連署「人才宣言」,呼籲開放台灣人才引進的諸多限制,希望突破我國經濟發展的瓶頸,讓台灣在國際人才競逐上更具吸引力。但依台灣現況,看起來是每況愈下。為何我們的人才問題不但沒有改善,反而逐年單向流出?怕人搶飯碗的狹隘心態,讓台灣生病了,而且病得很嚴重,病在旦夕卻渾然不知,自我感覺良好。

大家都說要借鏡新加坡的經濟發展,可是為何新加坡能,台灣不能。新加坡除了華人,還有馬來人、印度人,但是相安無事。台灣藍綠分明,卻黑白不分,民粹駕臨民主之上,這些都是有礙進步發展的障礙。面臨經濟大餅縮水,政府官員與立委諸公,不思根本解決之道,競相討好民眾,反求企業加薪的顢頇行徑,國家前途真是堪憂。

 

arrow
arrow

    l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