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瞬息萬變的商場上,經營效率常被不當的存貨所侵蝕,但存貨管理卻未受到企業主應有的重視。金融海嘯來襲時,華碩因為累積了過多的存貨來不及調整,2008年第四季業績受到重創。相對於記憶體模組公司創見科技,則在此波半導體不景氣中,因存貨管理得當,維持獲利水準。

對於價格波動較為敏感的產品,存貨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,萬一存貨過多來不及出清,市場價格已經下跌,就會造成跌價損失。如記憶體DRAM等相關產品就屬價格波動大且敏感度高之產品。另外,存貨過多也會造成營業活動淨現金流出,導致財務結構惡化,對公司經營效率極為不利。

過去傳統的存貨管理,多採「前推式」制度,根據工廠產能生產,再將產品舖貨給下游經銷商,層層轉到消費者手中,一旦生產與銷售有落差時,就會產生存貨或缺貨的現象。一般而言,市場銷售情況反映在訂單上,中間需要一段時間,但是市場狀況瞬息萬變,一旦市況反轉卻來不及反應。Peter M. Senge第五項修練」一書當中提到的「啤酒遊戲」,就在說明存貨如何在不經意當中形成。為了解決存貨問題,有些廠商採用依據訂單生產的「後拉式」存貨管理,首要目的就是要消除存貨,廠商可以利用POSERP系統等管理工具,將生產與銷售端緊密連結,隨時瞭解第一線銷貨與訂貨現況,嚴密控制生產進程。

2004年生產偏光板的力特公司,發現存貨暴增,高達總資產的三分之一,其中又以製成品為大宗,存貨周轉天數高達171天,可以研判其在銷貨方面必然遇到了重大的問題。但根據力特當年財務報表揭示:「是為因應營運成長需求及主要原料缺貨,公司增加存貨備料數量所致」,但其理由實在不足以解釋存貨暴增的真正原因。由於當年損益表所揭示的相關營業毛利與淨利,尚無顯著異常,所以沒有造成投資人立即的警覺,其實公司危機已在形成當中。但是公司資產周轉率不斷降低,已逐漸反映在資產周轉率與股東權益報酬率當中。果不其然,該公司股價從2005年初的90元附近一路下跌,最後終於成為雞蛋水餃股。

華碩在金融風暴中遭到滑鐵盧,卻是完全不同的另一個故事,這次經濟受到金融資金快速收縮,消費突然下滑,但公司經營階層卻渾然不覺,直到情勢明朗化以後,應變已經為時已晚。若從事後檢討,企業經營除了著重內部經營管理外,也必須緊盯外部經濟環境的變化,存貨有時會來自於對總體經濟的錯誤預期,而非產品本身或行銷作為所造成。

所以面對全球化的經營環境,公司經營不只要專注內部績效與產業環境的經營,也必須兼顧總體經濟環境的變化。尤其在景氣波動劇烈的時代,應變時間愈來愈短,除了掌握生產、人力、資訊、財務、行銷等管理外,外在環境追蹤與掌握,也是現代企業價值鏈管理重要的一環。

 

產業常識:

1.    「後拉式」存貨管理:在豐田模式管理當中,「後拉」意指「即時生產」,只有在顧客下單時,才依據訂單生產,目標是零庫存。

2.    存貨與獲利:存貨增加,一時之間將不會反映在損益表當中,但會在資產負債表與現金流量表中顯現出來。從財務分析觀點,以杜邦方程式表示如次:股東權益報酬=銷貨報酬率×資產周轉率×財務槓桿=資產報酬率×財物槓桿。所以存貨增加將會導致資產周轉率與資產報酬率同時降低,進而降低股東權益報酬。如果日後存貨未能順利售出,產生跌價損失,才會在損益表中揭露出來。

l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韓國三星、LG、日本夏普與台灣友達、新奇美為世界前五大TFT-LCD面板廠,全球市占率合計近九成。由於各家所生產的面板差異有限,故為典型的同質寡占市場。至於面版下游的採購商,多半是電視、監視器與筆電大廠,市場資訊完全透明,當市場供給產能決定後,價格受到終端面版需求因素影響,廠商並沒有控制價格能力。所以面板廠商最重要的競爭手段就是擴大市場佔有率,以生產規模與先進技術,降低生產成本,建立競爭優勢。

觀察過去面板市場,發現只要經過一段時間,新世代面版廠產能陸續開出,面板價格就會大幅滑落,好不容易等監視器與電視替換需求追上來,新一代產能又將開出,週而復始。由於產能競爭太過激烈,所以如華映、彩晶等邊際廠商無法繼續擴大投資,逐漸被淘汰。今年面板剛經歷一段產能過剩與金融海嘯的困境,面板廠終於盼到需求回春,恢復獲利。接著,五月韓國三星又宣布再繼續擴大LCD資本支出,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。

在寡占市場理論中,根據不同之假設,可導引出各種不同之廠商行為模式,其中如A. Cournot 假設廠商競爭之工具為生產量,在衡量競爭對手產量後,再決定自己之產量,最終會達到各自滿足的均衡產量,故稱之為產量決定模型。但是其假設雖然最接近面板產業,但還是不能完全解釋,各大廠之間永無停止的產能擴張大戲。為何不斷有廠商特別是三星,打破好不容易才建立的市場均衡,持續擴廠破壞產量與價格的穩定?

分析三星的長期競爭策略,無非是想以鉅額的投資,建立新一世代的生產線,挾規模經濟與學習效果優勢,領先其他廠商,逼使其他廠商不得不跟進。但即便是如此,由於落後投資建廠時間,平均約達一年到一年半以上,除了新廠先進製程獲利能力較佳外,當其他廠商完工投產時,其控制產品良率經驗遠勝於新進廠商,致在生產效率上依然佔盡優勢,而整條生產線也會較早結束提列折舊,可將釋放出的資源與獲利,再投入新的產能,以保持長期的競爭優勢。

所以投資卻步不前的廠商,勢必提早在激烈的面板競爭當中被淘汰,我國面板廠目前仍維持競爭力的只有友達與新奇美兩家,但是擴廠投資腳步總是較韓國三星與LG慢,也比日本夏普落後,尤其前述的面板廠均非單純面板廠,同時擁有下游電視品牌,重直整合度高,這也是我國廠商面對競爭對手值得憂慮之處。不過目前新奇美被群創併購以後,應該會有更好的整合策略,因為群創本身也非單純的面板廠,其生產之面板主要供應自己生產之監視器使用,其一貫之策略就是先創造需求,再依據需求規劃生產,所產製的面板價格受市場影響較小。目前鴻海在電視代工與通路的佈局,從其併購SONY電視製造廠就可看出端倪,新奇美也將成為整個鴻海電視代工產業鏈之一環,其擴張速度也會視鴻海全球佈局而定。

  

重要相關文章:從三星抓耙子事件看台灣面板廠何去何從

 

產業常識:

l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走進三峽老街,到處都是該地最有名的金牛角專賣店,仔細分辨發現雖然都是賣金牛角,但是無論店名、產品內容、外觀與味道多少都有些差異,同一種口味從20元、22元到25元都有,且體積大小略有不同。如果從市場結構觀察,金牛角專賣店行業,應屬於典型的獨占性競爭市場。

獨占性競爭的特徵在於各廠商提供的產品與服務並不完全一致,其中相同部分引發相互競爭,不同部分則可視為各自的獨占能力。所以獨占競爭廠商多以非價格性競爭方式,創造產品之差異性,以提高消費者的感受利益,其所常用的方法,包括傳達正確的產品訊息;強化消費者對產品的良好印象;降低或消除消費者對產品的負面印象等方式。

三峽街上的多數遊客,都無法分辨各家產品有何差異,所以店家為讓消費者瞭解自己的產品,除了增加分店數,好讓消費者有更多機會接觸產品外,更紛紛提供試吃的作法。有些店家門口特別標明「創始店」的招牌,來強化自己產品的信譽與品質,以上都是店家傳達自家產品訊息的手段。其中也有店家打出牛角冰淇淋做號召,將牛角麵包改良做成裝冰淇淋的杯子,創意十足,更創造牛角專賣店的範圍經濟,兩種產品廣告、行銷相輔相成,降低成本,擴大經營範疇。

企業如何影響消費者,使其感受到對產品的利益? 有些時候廠商付出各項努力,但消費者不見得有意願、有能力去瞭解廠商所欲傳達的訊息。同時由於產品的性質差異,消費者不見得相信廠商所傳遞的訊息。譬如食品,無論廠商如何告訴消費者有多好吃,消費者在使用產品前均無法判斷產品好壞,這種產品稱之為「經驗型產品」。像金牛角這種「經驗型產品」,試吃當然是必要的,但是家家都提供試吃,味道又大同小異,效果就大打折扣。如何能夠使消費者迅速認識自家產品,並深植人心,「品牌行銷」應是比較有效建立消費者對於產品的感受利益的方法。

但深入觀察三峽金牛角的例子後,發現街道上各種品牌行號林立,消費者根本無從分辨有何不同,有品牌也等於無品牌。所以部分商家以「創始店」為號召,作為與其他品牌區隔的方式,但是「創始店」無須註冊,不但任何店都可以使用,其他非創始店的競爭優勢又在哪裡?純粹好吃是不足以在亂軍中突破重圍,必須有讓消費者辨識的方法,也就是強化消費者對產品的良好印象,才是勝出之關鍵。牛角冰淇淋的推出,剛好是強化消費者品牌辨識的一種非常好的方法,不但讓消費者有了新的選擇,也強化了對主產品接觸與認知。但最重要的是冰淇淋的品質要好,才能襯托出主產品金牛角的高品質,進而提升消費者的信心,擴大市場佔有率。

 

行銷常識:

1.    獨占性競爭市場:具備條件包括產業中有許多家廠商;每家廠商生產類似卻異質的產品;每家廠商對產品價格多少具有影響力;產品具有替代性,多半以非價格競爭方式來增加市場占有率。

2.    範圍經濟:係指企業通過擴大經營範圍,借增加生產多種類產品,共同分擔部分固定本,降低產品之單位成本,最常見的例子就是便利商店經營代收交款業務或賣咖啡,用相同店面、人力、設備從事多樣化的銷售服務。

3.    「經驗型產品」與「搜尋性產品」:「經驗型產品」如本文所述;另外,產品可以事前判斷品質性能者稱為「搜尋性產品」,如電腦其性能包括中央處理器、記憶體、周邊配備,較容易相互比較,產品在使用前就可以判斷好壞。

l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黃金在每盎司1200美元以上徘徊已經超過二個月了,不但創下歷史新高,更較五年前每盎司400美元出頭的價位,漲了三倍,十年來也漲了五倍。黃金上漲長期趨勢至今未曾改變,且短期內有漲至1300美元的潛力。

黃金真正開始快速上漲應追溯自97年(2008年) 11月13,從每盎司700美元一路上漲到今天。回顧金價上漲的這段時間,也是金融海嘯肆虐全球的時段,兩者當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性。可是觀察現今經濟情勢,依據最新的外電報導,歐洲與美國工業生產均大幅增加,看樣子金融海嘯的不利影響已經逐漸遠離,但是金價卻絲毫沒有回頭的樣子。分析原因,關鍵在於各國寬鬆的金融政策,並未因經濟曙光而有所減緩,原本預期歐美政府升息之舉,卻受歐債危機影響決定延緩。放眼全球游資亂竄,房市、股市熱鬧滾滾,各國政府唯恐產生房市泡沫,全力打壓,所以熱錢必將另謀出路,造成通膨的極大隱憂。

形成通貨膨脹的基本原因可分為兩種,一是需求推動之通貨膨脹;另一種是成本推動之通貨膨脹。前者係因太多的錢追求有限的商品所造成,多半是因為景氣過熱或貨幣供給過多所引起,政府為抑制經濟過度膨漲,多以提升利率來抑制過多的投資,並提升實質利率(通膨時名目利率經常為負),此時的經濟特徵是,物價與利率同時均維持在高水準。至於成本推動之通貨膨脹,多半從工資或原物料等生產因素價格上漲開始,譬如碰到天災(重要原物料欠收)人禍(石油卡特爾),造成生產成本提高,供給量減少,進而引發通貨膨脹。

每當通貨膨脹發生時,鈔票會因物價上漲而貶值,大家為了減少損失,一窩風的開始囤積物品,進一步增長物價上漲的氣焰。所以追求能夠保值的物品,成為大家常用的避險手段。其中,以不動產與房產最為大家所喜歡,但也常為政府打壓的對像;至於動產部分,則以貴重金屬較受大家青睞,其中又以黃金最受歡迎。現在由於國際上通貨膨脹氣候尚未完全形成,所以黃金買賣以短期炒作資金為主,但是在全球資金寬鬆的情形下,通膨有如烏雲罩頂,一時間無可能散去,未來只要一有風吹草動,盲動的資金勢必一窩風湧向黃金市場,推動金價上漲。

除非世界各主要國家採取適當的緊縮金融政策,包括提升利率、削減政府支出、減少舉債等措施,才有可能避免通貨膨脹進一步的形成。但是各國政府在經濟微弱復甦之際,絕無勇氣逆勢操作緊縮資金,只有甘冒通膨危險硬撐下去,未來事事難料,各國央行只有見機行事了!所以在個人財務避險操作方面,如果資金雄厚,仍以購置房產為妥,如果資金不足,仍想確保僅存資產的價值,在投資組合當中,分配若干資金購買黃金存摺或相關金屬礦產基金,應不失為防衛型財務操作的較佳選擇。

 

經濟常識:

1.    防衛型財務操作:係指投資操作以保本為宗旨,不以獲利為目的投資行為。不過任何投資均有風險,投資人要有風險意識。譬如未來金價上漲二成的機率有70%;下跌的機率有30%,一百萬元的投資利潤則在正負二十萬元間,但期望報酬率為(20萬×70%-20萬×30%/100=8%,可與其他投資標的,在同一時間的預期報酬比較,作為投資與否的依據。但以上報酬率純屬假設,僅供各位讀者作為計算的參考。

 

延伸討論:

l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希臘債務危機對歐洲投下一顆震撼彈,歐豬四國的主權債務更是岌岌可危,不但國家債券被列為垃圾評等,歐元也成為投機客狙擊的目標,更被看壞在年底之前將貶至對美元一比一之水準。為何少數國家的財務問題,會危急整個歐洲貨幣穩定,這需要從歐元貨幣制度談起。

從前有個人家,生了二個兒子,打著老子名號各自經營生意,大兒子勤儉努力;小兒子揮霍懶惰,有一天小兒子周轉不靈,債主上門討債,老子只好用大兒子賺的錢替小兒子還債,大兒子的家人卻不認為有必要為了好吃懶做的弟弟還債,所以嚴肅考慮是否該是分家的時候刻了?

前述例子,雖然不能完全說明歐元目前的處境,但是十六個歐元國家,經濟與財政狀況各有不同,彼此在單一貨幣的約束下,相互拖累無可避免,希臘危機德國不情不願出手相救,與該故事情節多少有些相似之處。單一貨幣發生爭議的主要關鍵在於,各會員國之間既然採用同一貨幣,就表示放棄了制訂各自貨幣政策的權力,並將此權力交由歐洲央行行使,也就是彼此視同一個經濟體。

一個主權國家推動經濟穩定發展的兩項主要政策工具,一是財政政策;另一是貨幣政策,經常必須交互運用,以維持經濟持續成長。可是歐元諸國不但無法單獨採取最有利自己的貨幣政策,更糟的是各國卻有各自獨立的財政主導權。希臘在生產力方面不及歐元其他國家,所以經濟體質較差,同時在公共支出方面又不知節制,最後債臺高築信用破產。同樣情形若發生在一般非歐元國家,其貨幣將會持續在外匯市場被拋售,而趨於貶值,但相對會有利於出口競爭力,同時以該國貨幣計價之債務也會獲得減輕,讓經濟有獲得喘息調整的機會。但若像希臘一樣,匯率與國際收支無法連動,又囿於財政狀況欠佳,無法進一步採取擴張性財政政策,經濟將會加速蕭條,這就是希臘未來的寫照。

所以歐元區的問題,根本在於各國經濟水平參差不齊,單一貨幣無法應付目前各國發生的金融困境。歐元要能成功,一方面各國資本與勞動力要能完全自由流動,以平衡各國之生產力,拉近各國的經濟實力;另一方面為彌補各國先天在區位與資源上的差異,造成經濟發展的落差,也必須要有統一的財政貼補機制。但是除非歐洲能夠統合為完整的政治與經濟體,否則歐元制度注定難以健全,未來問題還會層出不窮。不過,如果可以考慮剔除若干經濟體質不佳的國家,也許歐元還可以安然度過一段時間。

 

經濟常識:

1.    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:貨幣政策係指政府通過利率、匯率調整與控制貨幣數量來影響經濟活動;財政政策則指政府以擴大或削減政府支出方式來影響經濟活動。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最終目的,在於維持總體中之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平衡,達成物價穩定與經濟成長。當景氣不佳總體需求不足時,政府多會採取擴張性財政政策與寬鬆之貨幣政策;當景氣過熱總需求過多,有通貨膨脹壓力時,政府則會採取緊縮性財政與貨幣政策。

2.    資本與勞動力移動:資本與勞動力係生產過程中最重要的生產因素投入,各地區對於生產因素需求不同,有些區域勞動力過剩,失業嚴重,勞動力外移如印尼外勞,不但可以解決該國失業問題,也可以賺取外匯,平衡區域之發展。如果在同一國度,勞動力從鄉村移至工作機會較多的城市地區,是極為常見之事,也有助於國家整體經濟的發展。但在歐洲各國,雖然人民交流頻繁,但是勞動力的移動還是受到限制,有礙區域經濟均衡發展。

 

l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企業如何建立競爭優勢?每個企業主心中必然有其認知的答案,但是企業經營有好有壞,所以每一個答案可能都不盡完整,但是什麼才是創造企業競爭優勢的關鍵因素?

企業從事各種經營活動,其最終目的當然是在獲得利潤,唯有藉著創造產品的經濟價值,並與客戶分享,讓客戶感受到滿足超過競爭對手之產品,企業就可獲利。我們從頻果Apple或許可以獲得若干的啟示,為何iPHONE每次未上市先轟動,然後銷售一路長紅,單一機種就可力拼其他知名品牌,談到其競爭優勢,也許每個人都可說上一籮筐,但是歸納所有原因,其實Apple產品的所創造出消費者的滿足,應是其成功之重要關鍵。

分析企業競爭優勢模型,可以從消費者利益觀點出發,消費者對產品感受價值愈高,愈能受到消費者之青睞。一項產品從生產者來衡量其價值,應不外乎成本;但若從消費者眼裡則是獲得產品的感受利益(感受價值),其間之差異即是產品之經濟價值。只有在感受利益高於成本時,企業才有利可圖。LV包包生產成本不高,但是消費者感受利益高,相對經濟價值也高。

廠商創造經濟價值的手段可以從提升消費者感受利益著手,也可以從降低生產成本切入。所以管理大師波特認為企業競爭策略包括低成本、差異化或專注利基市場,說穿了都是創造產品經濟價值的手段。其中低成本可以不多贅述,差異化則是創造消費者滿足重要的手段,譬如品牌信賴、品質的保證、通路的方便等,落實在行銷行為上,則無外乎4P4C 等行銷手段。至於專注利基市場,也是以市場區隔方式,滿足特定消費者。

廠商在創造產品的經濟價值之餘,也要兼顧企業與消費者間如何分配此經濟價值的問題,這也是平常我們所謂之定價問題。分析模式可以將經濟價值拆解,消費者願意支付的價格與實際支付的價格差距稱之為消費者剩餘;生產者成本與銷售價格之差距稱為生產者剩餘,所以經濟價值包括消費者剩餘與生產者剩餘二部分。消費者剩餘愈大購買意願欲強,生產者剩餘愈大廠商利潤愈高,兩者間如何拿捏,關鍵在定價。在定價之前,有時需要市場調查蒐集消費者願意支付的最大價格與價格彈性,作為定價之基礎。當然定價還要考慮到產業結構問題,譬如寡占市場與獨占競爭市場定價考量因素,我們將留待日後配合相關時事再討論。

最後,企業競爭優勢在於企業間之比較優勢,所有經營管理、行銷策略除了成本控制以外,都應全面考量自身產品是否較其他市售產品提供消費者更多的滿足,因為如果產業內所有廠商產品,都僅能創造出相同之經濟價值,價格競爭將無可避免,最後均無利可圖。所以,唯有透過其他非價格競爭手段,提供消費者更多的感受利益,企業才能維持市場的競爭優勢。

 

管理常識:

1.    行銷組合4P4C4P係指從企業觀點的行銷手法,包括產品(式樣、品質、設計、品牌、包裝、保證與售後服務等)、價格(定價、折扣、贈品、紅利回饋、分期付款等)、促銷(特賣、廣告、銷售力、公關等)、通路(區位、銷售點、銷售面、運輸、貨源等)。至於4C 是從消費者觀點出發的行銷手法,包括能夠解決消費者問題(產品知識、使用技巧)、降低購買成本(搜尋成本、比較成本、交通成本等)、方便性(到處可以買的到、不會缺貨)、溝通(瞭解產品、送修容易、服務內容)。

2.    消費者剩餘與生產者剩餘:一般而言,消費者在其他情況不變的情行下,產品對其帶給消費者的效用高於其所支付價格時,可視為一種剩餘,也就是消費者對該產品所獲得之利益,每個消費者對相同產品會有不同的剩餘,所以有時候店員會視消費者的反應索取不同之價格。相對消費者支付之價格高於生產者之成本時,則視為生產者剩餘,也就是廠商利潤。所以我們常見到交易時買賣雙方,為了消費者的利益與生產者的利潤相互較勁,瓜分經濟利益這塊大餅。而聰明的企業則是將餅做大,在成本降低之餘,同時設法提高消費者對產品的感受利益,就不至淪於殺價競爭的紅海市場,LVApple就是最好的例子。

l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中國大陸自改革開放後,沿海設置經濟特區,長期倚賴低廉工資之優勢擴大出口,逐漸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之經濟體。由於長年出超,外匯累積不斷增加,面臨龐大的升值壓力,但是為了保持國內產業競爭力,仍甘冒通膨風險,壓制人民幣匯率水準,尤其最大的債務國美國,甚至指控中國大陸操縱匯價。所以中國產業若延續過去低成本之外銷策略,終將無法同時維持人民幣與國內物價之穩定的難題。同時,隨著國內經濟發展,人民收入增加,貧富差距不斷擴大,如若讓人民幣升值,將直接打擊出口,將無法維持最起碼的經濟成長;但若勉強維持人民幣匯率,而長期出口擴張所導致的通貨膨脹將難以避免。

郭台明針對富士康員工自殺事件,以全面大幅加薪因應,不但引發整個中國大陸加薪風潮,也導致全面性工資上漲。影響所及,從好的一面來看,領取固定工資的低層勞工,生活改善,直接縮短貧富差距,所得增加也會產生所得效果,進而增加消費支出,不但可以擴大內需,減少對國外之逆差,減輕人民幣升值之壓力,同時也將成為經濟持續成長之動力;但若從不利的一面來看,則是工資上升會提升企業之勞動成本,當然出口也會減少,對大陸而言,雖然正好解決過渡順差之窘境,但是部分靠勞力密集之產業,將被逼出走至鄰近工資較為低廉之國家。其次,工資對於國內物價是否有推波助瀾之效果,仍值得關切,所以中國政府則必須提出一套產業轉型策略,以因應未來經濟轉型之需要。

所以此波薪資上漲,對中國大陸是短空長多,一舉解決匯率升值與所得分配不均之壓力,同時提供未來產業轉型的新契機。惟仍需追蹤觀察的是對物價之衝擊,過去因為內地生活水準提高,貨幣需求相對增加,所以物價水準尚能保持平穩。但在工資一次大幅調升後,總體需求增加對於物價衝擊在所難免,也將反映在今年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中。又適逢金融海嘯以後,政府大幅增加支出,過度寬鬆的金融政策與無效率的投資,將導致金融壞帳風險,中國政府必須小心應付,否則一旦產生信用危機,將會推波助瀾,通貨膨脹則將一發不可收拾。

 

財經常識:

1.    同時追求人民幣匯率與國內物價穩定的矛盾:外匯存底是調節人民發行之重要關鍵,出超愈多就有更多的外國貨幣被兌換成等值人民幣,在不變的匯率水準下,所釋放出的人民幣日益增加,容易造成過多貨幣追求有限的物品,價格容易上漲。貨幣供給增加最容易見到的就是房市與股市價格的上漲,其次就是出現各種無效率的投資,最後形成泡沫根源。

2.    工資上升對物價與總產出GDP之影響:在生產方面,會增加勞動成本,造成經濟總供給減少;在消費方面,由於勞動所得增加,則會因為所得效果,使消費支出增加,造成經濟總體需求增加。由於總供給減少,總需求增加,物價隨之上漲,總體產出GDP則因供給與需求變動,相互抵銷,不會有明顯影響。

3.    工資上升對國際收支之影響:一方面由於生產成本增加,導致出口減少,外匯存底趨於穩定,人民幣需求減緩,升值壓力減輕;另一方面,國內消費支出增加,對國內、外產品需求相對增加,進而增加對外匯需求。由於出口減少、進口增加,導致國際收支經常帳剩餘減少,匯率升值壓力減輕。

4.    工資上升對區域經濟之影響:由於中國內地與西北地區工資,每月不到一千人民幣遠較沿海低廉,所以除鴻海早已西進佈局外,其他大型企業也都有所準備,移至重慶、武漢、西安等地區。此次加薪風潮,使得廠商在降低勞動成本的考量下,加速西移的腳步。但是也有部分競爭力較弱的產業或廠商,將被迫轉向東南亞國家或印度發展。

 

l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