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中國大陸自改革開放後,沿海設置經濟特區,長期倚賴低廉工資之優勢擴大出口,逐漸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之經濟體。由於長年出超,外匯累積不斷增加,面臨龐大的升值壓力,但是為了保持國內產業競爭力,仍甘冒通膨風險,壓制人民幣匯率水準,尤其最大的債務國美國,甚至指控中國大陸操縱匯價。所以中國產業若延續過去低成本之外銷策略,終將無法同時維持人民幣與國內物價之穩定的難題。同時,隨著國內經濟發展,人民收入增加,貧富差距不斷擴大,如若讓人民幣升值,將直接打擊出口,將無法維持最起碼的經濟成長;但若勉強維持人民幣匯率,而長期出口擴張所導致的通貨膨脹將難以避免。

郭台明針對富士康員工自殺事件,以全面大幅加薪因應,不但引發整個中國大陸加薪風潮,也導致全面性工資上漲。影響所及,從好的一面來看,領取固定工資的低層勞工,生活改善,直接縮短貧富差距,所得增加也會產生所得效果,進而增加消費支出,不但可以擴大內需,減少對國外之逆差,減輕人民幣升值之壓力,同時也將成為經濟持續成長之動力;但若從不利的一面來看,則是工資上升會提升企業之勞動成本,當然出口也會減少,對大陸而言,雖然正好解決過渡順差之窘境,但是部分靠勞力密集之產業,將被逼出走至鄰近工資較為低廉之國家。其次,工資對於國內物價是否有推波助瀾之效果,仍值得關切,所以中國政府則必須提出一套產業轉型策略,以因應未來經濟轉型之需要。

所以此波薪資上漲,對中國大陸是短空長多,一舉解決匯率升值與所得分配不均之壓力,同時提供未來產業轉型的新契機。惟仍需追蹤觀察的是對物價之衝擊,過去因為內地生活水準提高,貨幣需求相對增加,所以物價水準尚能保持平穩。但在工資一次大幅調升後,總體需求增加對於物價衝擊在所難免,也將反映在今年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中。又適逢金融海嘯以後,政府大幅增加支出,過度寬鬆的金融政策與無效率的投資,將導致金融壞帳風險,中國政府必須小心應付,否則一旦產生信用危機,將會推波助瀾,通貨膨脹則將一發不可收拾。

 

財經常識:

1.    同時追求人民幣匯率與國內物價穩定的矛盾:外匯存底是調節人民發行之重要關鍵,出超愈多就有更多的外國貨幣被兌換成等值人民幣,在不變的匯率水準下,所釋放出的人民幣日益增加,容易造成過多貨幣追求有限的物品,價格容易上漲。貨幣供給增加最容易見到的就是房市與股市價格的上漲,其次就是出現各種無效率的投資,最後形成泡沫根源。

2.    工資上升對物價與總產出GDP之影響:在生產方面,會增加勞動成本,造成經濟總供給減少;在消費方面,由於勞動所得增加,則會因為所得效果,使消費支出增加,造成經濟總體需求增加。由於總供給減少,總需求增加,物價隨之上漲,總體產出GDP則因供給與需求變動,相互抵銷,不會有明顯影響。

3.    工資上升對國際收支之影響:一方面由於生產成本增加,導致出口減少,外匯存底趨於穩定,人民幣需求減緩,升值壓力減輕;另一方面,國內消費支出增加,對國內、外產品需求相對增加,進而增加對外匯需求。由於出口減少、進口增加,導致國際收支經常帳剩餘減少,匯率升值壓力減輕。

4.    工資上升對區域經濟之影響:由於中國內地與西北地區工資,每月不到一千人民幣遠較沿海低廉,所以除鴻海早已西進佈局外,其他大型企業也都有所準備,移至重慶、武漢、西安等地區。此次加薪風潮,使得廠商在降低勞動成本的考量下,加速西移的腳步。但是也有部分競爭力較弱的產業或廠商,將被迫轉向東南亞國家或印度發展。

 

延伸討論:

1.    未來中國大陸是否可能朝向內需為主的經濟型態發展?

2.    對於總體經濟而言,工資一次大幅調升好?還是逐年分次調升好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ung 的頭像
    lung

    財經觀察

    l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