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企業管理 (2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專業度:★★☆☆☆

最近接觸一個知名企業,在去年受到不景氣的影響,業績明顯滑落,可是同業競爭對手卻是逆勢上揚,所以有人說:「沒有不景氣;只有不爭氣」不是沒有道理。面對業績,經營者與其空等著經濟回春,不如趁著業績下滑時,好好檢視經營上的缺點,提出逆境中的策略思維。

綜觀影響企業業績因素經緯萬端,但任何事情總是萬變不離其宗,只要掌握正確方向,再配合企業的資源與能力,順藤摸瓜,就很容易找到有效的解決對策。

企業擴大營收規模的三部曲

企業在原有的經營環境下,營收成長動能一般來自三個部分,第一,就是吸引新的客戶;第二,則是增加原有客戶的購買規模或購買次數;第三,則為防止顧客流失,也就是增加顧客忠誠度。如能三管齊下,業績必能蒸蒸日上。

吸引新客戶

吸引新客戶的方法,可以從擴增經營項目、範圍、據點、通路,來增加與消費者之接觸;或是通過行銷手段,提升品牌知名度,增加與消費者之溝通;以及重新訂定目標市場策略,調整產品組合與服務內容的廣度與深度,以吸引不同目標市場的消費者。

現在許多連鎖便利商店賣發熱衣、賣地瓜、賣咖啡等,就是以延伸產品線,做為吸引新客戶的手段,順便增加其他商品的成交機會。近年來麥當勞提供外送服務,也是用延伸通路的方式,吸引顧客。但不論採行何種吸引新客戶之策略,仍需要結合企業內部資源與核心能力,才會容易成功。譬如企業欲擴展營運據點,還需要物流配送、倉儲管理、經營人力,以及軟硬體設施等之配合。最近7-11計畫要與吉園圃合作賣蔬菜,就是透過策略聯盟,整合彼此優勢,吸引新的消費客層。其他包括開發新產品、新市場、新通路、副線品牌等,也都是一般企業拓展新客戶,可資借鏡的模式。

經營舊客戶

針對既有客戶,可以嘗試增加單次消費規模或消費次數,以擴大營收成長。所謂單次消費規模的提升,也就是增加每次消費數量,其必然是因消費需求增加所致。但如何能夠刺激消費需求,以增加單次銷售數量?一般常見的行銷模式多半是折價促銷,凡是多買就有相對的折扣,以刺激買氣。經常用於可以囤積儲存的產品,如百貨業或化妝品周年慶,就是典型的例子。但是打折促銷,僅是將消費需求提前實現,甚至延緩消費,終究無法增加總銷售量。因此,打折促銷,對於銷售成長幫助畢竟有限。

l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企業如何建立競爭優勢?每個企業主心中必然有其認知的答案,但是企業經營有好有壞,所以每一個答案可能都不盡完整,但是什麼才是創造企業競爭優勢的關鍵因素?

企業從事各種經營活動,其最終目的當然是在獲得利潤,唯有藉著創造產品的經濟價值,並與客戶分享,讓客戶感受到滿足超過競爭對手之產品,企業就可獲利。我們從頻果Apple或許可以獲得若干的啟示,為何iPHONE每次未上市先轟動,然後銷售一路長紅,單一機種就可力拼其他知名品牌,談到其競爭優勢,也許每個人都可說上一籮筐,但是歸納所有原因,其實Apple產品的所創造出消費者的滿足,應是其成功之重要關鍵。

分析企業競爭優勢模型,可以從消費者利益觀點出發,消費者對產品感受價值愈高,愈能受到消費者之青睞。一項產品從生產者來衡量其價值,應不外乎成本;但若從消費者眼裡則是獲得產品的感受利益(感受價值),其間之差異即是產品之經濟價值。只有在感受利益高於成本時,企業才有利可圖。LV包包生產成本不高,但是消費者感受利益高,相對經濟價值也高。

廠商創造經濟價值的手段可以從提升消費者感受利益著手,也可以從降低生產成本切入。所以管理大師波特認為企業競爭策略包括低成本、差異化或專注利基市場,說穿了都是創造產品經濟價值的手段。其中低成本可以不多贅述,差異化則是創造消費者滿足重要的手段,譬如品牌信賴、品質的保證、通路的方便等,落實在行銷行為上,則無外乎4P4C 等行銷手段。至於專注利基市場,也是以市場區隔方式,滿足特定消費者。

廠商在創造產品的經濟價值之餘,也要兼顧企業與消費者間如何分配此經濟價值的問題,這也是平常我們所謂之定價問題。分析模式可以將經濟價值拆解,消費者願意支付的價格與實際支付的價格差距稱之為消費者剩餘;生產者成本與銷售價格之差距稱為生產者剩餘,所以經濟價值包括消費者剩餘與生產者剩餘二部分。消費者剩餘愈大購買意願欲強,生產者剩餘愈大廠商利潤愈高,兩者間如何拿捏,關鍵在定價。在定價之前,有時需要市場調查蒐集消費者願意支付的最大價格與價格彈性,作為定價之基礎。當然定價還要考慮到產業結構問題,譬如寡占市場與獨占競爭市場定價考量因素,我們將留待日後配合相關時事再討論。

最後,企業競爭優勢在於企業間之比較優勢,所有經營管理、行銷策略除了成本控制以外,都應全面考量自身產品是否較其他市售產品提供消費者更多的滿足,因為如果產業內所有廠商產品,都僅能創造出相同之經濟價值,價格競爭將無可避免,最後均無利可圖。所以,唯有透過其他非價格競爭手段,提供消費者更多的感受利益,企業才能維持市場的競爭優勢。

 

管理常識:

1.    行銷組合4P4C4P係指從企業觀點的行銷手法,包括產品(式樣、品質、設計、品牌、包裝、保證與售後服務等)、價格(定價、折扣、贈品、紅利回饋、分期付款等)、促銷(特賣、廣告、銷售力、公關等)、通路(區位、銷售點、銷售面、運輸、貨源等)。至於4C 是從消費者觀點出發的行銷手法,包括能夠解決消費者問題(產品知識、使用技巧)、降低購買成本(搜尋成本、比較成本、交通成本等)、方便性(到處可以買的到、不會缺貨)、溝通(瞭解產品、送修容易、服務內容)。

2.    消費者剩餘與生產者剩餘:一般而言,消費者在其他情況不變的情行下,產品對其帶給消費者的效用高於其所支付價格時,可視為一種剩餘,也就是消費者對該產品所獲得之利益,每個消費者對相同產品會有不同的剩餘,所以有時候店員會視消費者的反應索取不同之價格。相對消費者支付之價格高於生產者之成本時,則視為生產者剩餘,也就是廠商利潤。所以我們常見到交易時買賣雙方,為了消費者的利益與生產者的利潤相互較勁,瓜分經濟利益這塊大餅。而聰明的企業則是將餅做大,在成本降低之餘,同時設法提高消費者對產品的感受利益,就不至淪於殺價競爭的紅海市場,LVApple就是最好的例子。

l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