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從貨幣學派之觀點,凡是貨幣過於寬鬆,將推動物價上漲。換言之,太多鈔票,追求有限的物資,必然導致物價的上漲,甚至形成通貨膨脹。但是我們會發現一個現象,近年來世界各國競相採取寬鬆貨幣政策,但也未形成通貨膨脹。有些學者提出解釋,認為新興國家以低廉工資,提供了許多廉價產品供應全球,所以消弭了物價上漲的壓力。也就是說供給的增加,適時滿足了需求的增加,物價才得以平穩。這個說法充其量也只能解釋部分原因,因為人們增加消費、投資支出比重,根本趕不上貨幣增加的速度,所以必然還有其他因素,減緩或遲滯了通貨膨脹的壓力。

要找出前述各國寬鬆貨幣政策下,為何沒有造成通貨膨脹?必須先瞭解貨幣運作過程。簡單的說,貨幣需求可粗分為投機需求與交易需求兩種,也就是人們手中拿到貨幣以後,會將一部份的貨幣用於消費,其他部分則用於儲蓄或其他生利用途,即便是存入銀行也會被需要的人拿去運用,這部分就歸於投機性貨幣需求。當貨幣供給增加,經由銀行體系流到民眾手中,被運用在投機與交易等用途,如果增加的貨幣數量用於購買物資,則會推動一般物價上漲。但是如果只是拿去購買股票、債券等金融性資產或房地產,則會炒高股市、債市或房市而已。由於交易需求只是在彌補收入與支出的時間差內,必要之現金流量,短時間不易有太大改變。所以當貨幣供給增加,交易性貨幣需求增加有限,大部分都變成閒置資金,必需尋找投資獲利機會,形成投機性貨幣。

觀察近年來投機性貨幣需求增加快速,交易性貨幣需求成長有限,所以沒有對一般物價造成推升壓力,分析其原因包括:

1.    戰後嬰兒潮都已經接近退休年齡,每年所累積的年金,多以基金或保險方式儲存,成為投機資金重要來源。

2.    在財富兩極化的M型社會,新貴階級消費水準雖高,但佔其收入比例終就有限,收入多變成投機性資金;可是新貧階級因收入減少,以致消費支出無法增加,交易需求當然也不會增加。基於以上原因,當總體貨幣供增加時,資金多會流向投機需求。

回顧過去,聰明的華爾街投資銀行,為因應全球投機性需求,創造了許多金融商品,以滿足投機資金需要,雷曼兄弟就是最好的例子。無論是散戶、基金經理人或一般銀行,為了替資金找出路,購入許多獲利較高的衍生性金融商品。除此之外,房地產也是重要的投機標的,所以各國房市一直熱鬧滾滾,雖然美國受到次貸風暴影響,房價早已直直落,但是其他國家,仍然吸納了許多投機資金,房價高居不下,形成潛在的泡沫危機。

投機資金在市況好的時候呼風喚雨,一旦泡沫破裂,血本無歸,即便是法人也和散戶一樣,通通無法倖免於難,差別是散戶投資失利必需自行承擔,但是法人的損失,最後還是散戶買單。2008年花旗、美林等銀行投資虧損產生危機,美國政府濟助納稅義務人的錢,才免於倒閉。妙的是散戶投資人的積蓄,一夕之間猶如人間蒸發,最後只肥了華爾街的肥貓,以及國際炒家,比五鬼搬運還可怕。凡是每次危機過後,都形成一次財富重分配,中產階級發現錢變少了,富有的人變的更富有了,M型社會愈來愈嚴重。

金融海嘯後,那些奇怪的金融商品忽然間銷聲匿跡,加上各國政府深恐房市泡沫,全力打壓房市,吸金效果大減。在投機機會不足的情況下,閒置資金必需另找出路,華爾街當然不會甘於寂寞,正虎視眈眈尋找下一個投機目標,匯市與大宗物資都可能是下一個投機炒作的標的,前些時候的歐元危機,至今方興未艾,就是日後投機炒作的典型寫照。

 

經濟常識:

1.   通貨膨脹:指一般物品與勞務價格普遍持續性的上漲。一般而言,股價、房價不納入一般物價當中,也不包含在消費者物價指數(CPI)或躉售物價指數(WPI)當中。

 

延伸討論:

1.  日後是否有機會發生通貨膨脹?在什麼情況和條件下才會發生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