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專業度:★★★☆☆

你賺22K,別人賺55K,要怪誰?

常常聽到時下年輕人抱怨薪水只有22K,總認為老闆為富不仁,或是政府放縱富人劫貧的結果,徒然怨天尤人,但對於改善自身命運,卻一點也幫不上忙。

一樣大學畢業生,有人22K,但也有人拿55K,為什麼?難道是老闆想不開了嗎?最近聽說幼教老師,原來拿22K,若到了新加坡可以拿到55K,又為什麼?新加坡人均所得為台灣的2.5倍,引進人才仍然不遺餘力,好像也沒在怕我們搶了他們飯碗。相反的,我們天天擔心別人搶我們飯碗,為什麼?台灣有一大堆泰勞,他們為什麼不留在自己國家?新加坡、台灣、泰國三個國家比一比,就知道問題在哪裡,原來薪資反映的不過是經濟實力而已!包括國家的實力、企業的實力與勞工的實力。

Thomas Friedman「世界是平的」一書,明白指出要把握這個趨勢,21世紀才有競爭力。因為經濟競爭早已超越了國界,薪資不再是國內問題,就像國際小麥價格上漲會透過進口,影響國內麵粉、麵包的價格。全球化的結果,工資在國際間比較,如果相對較貴,不僅企業家會外移找出路,現在勞工也有本事,可以到國外謀職,哪裡有發展就去哪裡,哪裡歡迎你就去哪裡。以前台商赴大陸投資,現在換做專業人士被新加坡、中國挖角,楚材晉用都是社經實力的展現,不是嗎?你不喜歡人才來你家,人家卻歡迎人才去他家,大家想想看,最後結局如何不同?

現在最流行的想法就是政府干預工資,最近郝龍斌、朱立倫學反對黨取悅民眾,疾呼以政府力量提升工資,政治人物異想天開,一味想要企業加薪來解決問題,卻完全無視於經濟運作的基本法則。這就好像政府管制物價,不但不會得到任何效果,反而讓黑市滿天飛。相同的道理,若無視於勞動產出對企業之價值,單方面強求企業提升工資,結果是加速企業外移,勞工失業加速,根本就是削足適履。

現在是政府與年輕人都犯了好高騖遠的毛病,不思積極培養自己的競爭實力,卻要坐享其成。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,資本主義缺點雖多,即冷酷又現實,但是唯一的優點就是公平,付出多少,就能拿回多少,即便一時僥倖,也會回到原點。今天台灣的薪資問題,關鍵在於競爭力不如人,政府不思如何提升台灣的經濟實力;企業不思如何提升經營實力;民眾不思如何提升自己的勞動實力,上從國家菁英,下至販夫走卒,天真的想關起門來加薪,如此民粹治國,台灣的希望在哪裡?

財富從哪裡來;去了誰家?

為什麼每個人賺錢能力不同呢?是社會環境,還是個人條件、機緣所造成的呢?除了承繼遺產外,財富絕對不會從天上掉下來,也不會從地上長出來,當然是用知識和勞力換來。一個人若缺乏知識,只好用勞力換取財富,當然又慢又辛苦,但是用知識賺錢又何嘗容易。年輕人剛從大學畢業,沒有任何經驗,對企業主而言,要教要學的才剛起步,根本算不上具備專業知識,何況現在大學氾濫,學歷不再是企業衡量人才的標準。在以前也許只能讀到高中,現在也可以是大學生,除了文憑外,勞動實力和心態,也許還不如過去的一個黑手。

還有為什麼有許多人一生勤懇努力,卻沒辦法擠身富裕之列,勤儉雖是美德,但在現今社會似非脫貧之道。大家都忽略了環境在變,世界也在變,機會是留給看見機會的人。由於金流、物流、資訊流的發達,各國紛紛拆除貿易壁壘,世界忽然變小了!國界也變得模糊了!國外的氣候變遷、房市泡沫、核災事件、金融措施,怎麼也和自己的工作機會、早餐麵包、銀行利息、加油等食衣住行日常生活通通綁在一起。

現今全球資源整合,是靠著網路平台,更以史無前例的速度在發展,相對的影響當然也是巨大的。大到唯有具備遠見的人,才有資格享受最終的成果。只要看一下富比世雜誌排行榜就可略窺一二。2014排行依序為微軟的Bill Gates、墨西哥電信巨頭Carlos Slim HeluZara時裝老闆Amancio Ortega、股神Warren Buffett、美國博彩大亨Sheldon Adelson。另外Facebook老闆Mark Zuckerberg財產成長最多,一年間增加達152億美元,包括其他兩位創始人、營運長、副總裁也都列入富豪排行。進入富豪排行的總共有1,645人,這些富豪來自何處?其中美國富豪人數最多有492人,其次是中國152人,第三為俄羅斯111。據該雜誌分析發現大約有三分之二的富豪是白手起家,只有13%的富豪靠繼承,還有21%的人是在繼承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得來。再看台灣富豪,除了蔡家以繼承基礎發展得來外,其餘如郭台銘、林百里、魏應州一家、張榮發、蔡明介則都是白手起家。

過往時代資訊多為少數人所把持,譬如,都市更新資訊,只有少數政商權貴了解內情,因而以炒地皮致富的比比皆是。但是現在不同了,資訊流通愈來愈透明,普羅大眾也有機會接觸到過去接觸不到的訊息。更精彩的是,現在拜網路之賜,任何有意義的資訊,可以經由網路平台流通,增加在眾人面前曝光的機會。所以許多創業者,經由網路經營無實體店面,獲得很好的成績,這是過去無法想像的。連7-11這種熱門店面,都躋身網路店面經營之列,更別說PC HOMEYAHOO等購物平台。現在大陸最流行的淘寶網,在台灣也不遑多讓,吸引許多買家,更進一步經營支付寶,變成了支付工具。最近開始經營餘額寶,以理財手段提供優渥利息,吸引眾多游資,吸走各大銀行的存款業務。最近要在美國IPO更是將阿里巴巴推上事業高峰,該公司一年的營業額超越亞馬遜與e-bay的總和,他還不斷提醒員工,要上緊神經迎接新的挑戰,這是台灣企業家與勞工可以體會的嗎?

現在只要有創意,一夜致富不再是佳話,有人用一個週末寫一個APP,就能吸引成千上萬的人下載使用,只要能活用知識,加上資訊平台,機會就會上門,搖身變成小資企業主,賺錢已不再是豪門專利。

能夠創造財富者絕對不是懼怕競爭,怨天尤人,嫉妒忿滿、自以為是的人。他們都是能夠獨立思考、洞燭先機、積極進取、放眼世界的人。如果沒有成就大富的條件或志趣,但也要能不怕吃苦、虛心學習、主動積極,才能獲得老闆賞識,養家活口。一心只想要老闆讓利加薪,卻是否曾經想過老闆是否不差我一個,換人也沒關係,如果我對公司創造的價值是可以被取代的,就表示沒有實力要求加薪。這是經濟行為,不是社會福利,薪資就等同於生產力,也就是你替企業創造的價值。就如同你上市場或上百貨公司購物,發現東西比別家貴(就像你的薪水),你當然會去別家買(老闆會顧用別人),如果貨真價實(有勞動實力),大家都會買單(搶著雇用你)

所以現在勞工喊「反低薪」的同時,如果脫離自由經濟軌道,要求全面加薪的結果,只會逼老闆用腳投票,到其他國度尋找更好的機會,過去台商陸續將工廠遷移至中國大陸就是如此。所以薪資要增加的同時,勞工生產實力也要同時增加。換個角度就像早餐漢堡價格漲了(工資漲了),但是漢堡還是一樣大(你的貢獻),大家就會去別家吃燒餅油條,或其選擇他替代性早餐(老闆選擇走人)。苛薄員工不願讓利的老闆當然也有,但是不能視為常態,以為每個老闆都是如此,也不能認為老闆有錢就是沒有讓利,因為老闆要提供生產所需資金,也要擔負風險,賠錢時也無法要員工一起負擔。過於簡化的思維,往往造成階級對立的藉口,也容易淪為有心人利用的工具。

資本主義下所得分配鐵則

世界上好似賺錢機會愈來愈多,但是貧富差距卻愈來愈大,看起來好像受害的人愈來愈多。其實,20世紀下半葉以來,因為各國經濟成長快速,資本逐漸累積,中產階級明顯增加,許多人也都逐漸脫離貧困,但同一時間,貧富差距也不斷擴大。

經濟成長果實是靠企業家利潤所得與受薪階級勞動所得進行分配,如果經濟成長平均每年維持3%,勞動所得跟不上的話,就表示非勞動階級分配的較多,社會貧富差距自然就會擴大。大家就會抱怨說都是因為老闆不願分享利潤,不肯調漲工資的結果。可是大多數的老闆都覺得自己經營的戰戰兢兢,好的時候多賺一點,景氣不佳的時候賠都不夠,哪裡來的錢多給你們呢?到底誰說的對?到底誰在說謊呢?如果大都沒說謊,錢到底進了誰的口袋?

現在公司通過股份的募集,分別由許多大小股東持有,經理人不再是公司所有人,股東也不一定是公司經營者,公司盈餘會經由股利分配到股東手中。跨國公司股東經常是外國人,可以想像台積電的外資持股達到78%嗎?2013年稅後盈餘約二千多億,一般約有15%作為員工現金獎金與現金紅利,這是可以到員工手中的部分,其餘85%則由股東享有。想想看台積電經營的果實大部分為外國股東所拿去,難怪經濟成長,好像看到吃不到!其實情況並沒有那麼糟糕,因為台積電的員工,各個都是高薪的白領階級,也享受到了企業經營成果,只是賺得沒有資方多而已。所以不能只看到股東拿多少,在資本主義的世界理,只要企業賺錢,資方拿得多是必然的現象,否則如何激發企業家精神,去從事冒險呢?

同樣的是鴻海在大陸投資員工上百萬,但是母公司在台灣上市,台灣接單大陸出貨,賺的錢留在台灣,每年配股配息都給股東,但是在台灣也還是股東獲利,與一般升斗小民無關。所以政府想加快自由化腳步,吸引外資來台投資,推動自由經濟示範區,希望能充分發揮台灣勞工的生產力。但是就是有人喜歡三反、五反,過去數十年台灣鎖國的結果,資金、人才單向流向中國大陸,現在他們經濟實力已經開始超越台灣,我們還在怕?

說完大企業,我們看看小企業,企業之所以長不大,就是因為創新不足,市場上的同類經營者太多,競爭激烈所以市場大餅為大家所分食,利潤自然微薄。餐廳、服飾店滿街都是,賺來的錢大部分付了昂貴的店租,結果都在替房東打工,房東坐享其成,但是所得分配愈差愈大。最近走了一趟迪化街,發現開了許多小規模,別具個人風格的小店,雖然創意十足,但是缺乏經驗,商業模式實不足取,根本無法創造足夠的現金流,註定撐不了多久。異軍突起的中小企業不是沒有,如微熱山丘、當年的85℃等,但是終究是少數,不足以改變整個台灣的經濟體質,又懼怕開放競爭。其實競爭才是良藥,唯有透過競爭,企業才能去蕪存菁,哪一家成功的企業不是千錘百鍊,才得以生存下來。

從以上例子發現,經濟發展最甜美的果實都留給了股東、房東,相對受薪勞工和小商家始終難有出頭天。這和封建時代,有土斯有財有何差異?政府的稅制改革,土地、財富、所得要增稅,又為什麼得不到人民的支持?說穿了都是自私自利,只要說徵稅就是傷荷包,社會公平正義就拋到腦後了!

無知與貪婪加深貧富差距

資本主義經濟環境下,社會要公平,還得靠政府的力量來制衡,使得有錢人多納稅,讓政府得以推動社會福利政策,有如歐洲國家以高賦稅來取得社會公平。但是,反觀台灣,大家欠缺獨立思考判斷能力,經常人云亦云,被政客、名嘴與財團呼弄的團團轉。油電漲價就是一例,如果不隨國際油價調整,政府就得用納稅義務人的錢貼補油電差價,其實等於全民負擔。但是本來用油電較多的是生產性的大企業,對他們貼補愈多就賺得越多,盈餘分配給股東,一般人也拿不到,反過來卻要全民貼補,有何道理?全民卻只是貪圖加油時少幾塊錢,卻沒想到要賠上更多的錢給大企業,更聽信傳播媒體膚淺言論,群起反對政府油電政策,豈不可笑?

民眾反對證所稅更是讓人匪夷所思,繳交證所稅的人不都是股東嗎?台灣做股票的人有限,多數擁有股票者大部分還是大戶,為甚麼大家群起反對,幫大戶說話?把如阿土伯之流之大戶之言論視為主流,大家不是抱怨貧富不均嗎?當國家針對富人徵稅時,為何全民要反對?有錢人掌握了話語權,一般民眾有不了解,一面倒的跟著輿論走,顛倒黑白失去了改革的契機。

為何當政府減免所得稅時全民鼓掌,更是令人不解!我們所得稅是採累進稅率,稅徵的愈多,有錢人繳得愈多,我多繳1元,大戶要多繳10元,多徵收來的錢,就可以移轉給社會福利支出,達到社會公平目標,為甚麼得不到支持?房屋與土地增值,更是社會繁榮所得,也是有資產的人理應要回饋的,課徵房屋與土地增值稅,房價自然失去炒作的誘因,為甚麼人人反對?也沒見到無殼蝸牛的支持?薪水以外的所得要繳納補充健保費,也遭到大家反對,收入多的就多繳一些,不是很好嗎?但是社會上人人吝嗇付出,卻都想白吃午餐?

政府施政目標,雖然無法達到剷除貧窮的崇高理想,但也不是清算企業主就能得逞,而是要把經濟大餅做大,創造更多的中產階級,讓社會上大多數的人得以溫飽。

民主政治貴在菁英治國,人民當家作主的意思,就像企業股東,把經營責任交給專業經理人,如果經營不好,就換人做做看,不是自己下在旁指指點點。現在部分人把民粹當民主,每個人的意見都要政府採納,動不動上街抗議絕食,政府則被民粹牽著鼻子走。參與其事的人,從來不曾想過自己是否夠專業,總以為自己是頭家,政府就該聽自己的,新聞聳動名嘴煽情,專家反而噤若寒蟬!一旦發表不同意見,群起而攻之,政府的見解更是視為蛇蠍,都是垃圾,人人沉醉在人民民主專政的春秋大夢裡。人說有夢最美,一旦清醒時,會不會是另一場苦難的開始,大家拭目以待!

arrow
arrow

    l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