專業度:★★★☆☆

全球化的生產模式,大幅提升生產力與產出

全球化加速了管理技術、物流與金流的移動,企業可以整合最有利的生產因素,創造產品價值。一個蘋果手機,結合了美國的創新設計,日本、德國的關鍵零組件,中國大陸的人工與台灣的生產管理。打破以往諸多不可能的限制,將生產力大幅向上提升。其實第三次產業革命,早已在你我身邊悄悄地展開。

美國的貨幣寬鬆與消費揮霍,貽害世界

20世紀末葛林斯班的貨幣寬鬆政策,導致美國人過度舉債消費,大量運用財務槓桿,形成國內資產的泡沫化。對外,長期貿易赤字,也助長了開發中國家貿易夥伴的外匯收入,貨幣供給隨外匯存底大幅增加,在世界各地吹起一個接一個泡沫。2008年終於引發金融海嘯,全球榮景嘎然而止,高度的財務槓桿,如雷曼兄弟、房利美、房地美,讓許多人的財富在一夕間化為烏有,情況有如瘟疫,在美國、在歐洲遍地開花。各國卻再一次運用金融寬鬆政策,來挽救經濟。這時候因為經濟泡沫的破滅,中產階級大量失業,資產急速縮水,寬鬆低利政策,也難以刺激元氣大傷的消費支出。消費一旦無法增加,投資也會卻步,更註定了寬鬆政策的失敗命運。

全球產能過剩,價格停滯,投資機會減少

前面引申了全球消費需求不足的原因,另一方面,供給過剩投資意願低落,也是經濟難以回復的重要因素。由於中國的廉價勞動力,配合已開發國家之資金與技術,形成世界工廠,締造了前所未有的生產能力,遠超過全球消費需求,以致消費市場供過於求價格停滯。同時,因為產能過剩,投資機會相對減少,以致投資需求資金同步減少。所以各國之寬鬆貨幣與低利政策,均無法將資金引入資本市場(非指次級資本市場),也就是ㄧ般所謂的流動性陷阱,此時貨幣政策將無法刺激經濟進一步成長。

經濟停滯,但生活水平並未全面降低

企業都了解面對生存競爭,就得不斷研發精進,所以不斷提升技術能力。電子業摩爾定律,漸成普世價值;豐田式的生產管理,早已成為業界的起碼標準;就連服務業也經由連鎖經營方式,把物流、存貨、顧客服務與管理,發揮得淋漓盡致。

由於生產的技術進步,可以讓消費者在原有的預算下,獲得更大的滿足,所以經濟雖然停滯,但在許多層面,享受水準並未明顯降低。譬如手機市場日新月異,在不斷創新與競爭下,價格未漲,功能卻不斷的提升;電腦也是一樣;液晶電視更不遑多讓,尺寸愈來愈大,價格卻愈來愈便宜。農作物因為基因改良,病蟲害大量減少,即便是氣候不佳,南北半球輪作,也都能夠否極泰來,至多成為炒作題材而已。

日本就是最好的例子,經濟停滯了20年,所得水準未能提升,但是生活用品與條件卻有大幅的改善。嚴格講,台灣的國民所得也是停滯多年,薪資水準不增反降,但大家生活所需時 、衣、住、行,水準都有相當提升。這就是全球化技術進步帶來的好處。但相對國內就業環境,卻因為全球分工體系的運作,而持續惡化,即便美國也無法倖免。日後經濟成長遲緩、兩極化M型社會與高度失業,也將會成常態。

過去二十年來,中國大陸消費需求填補了供給過剩的缺口

過去二十年因為中國大陸的經濟開發,填補了生產過剩、需求不足的缺口,所以每個國家與中國大陸的經貿往來,都有大幅的增加。但是大陸經濟發展過了起飛階段,遇到到了一定的成長瓶頸。金融海嘯後,更讓房地產泡沫臨界破滅危機,限制了政府刺激景氣政策,原本想從世界工廠轉型為世界市場的期待,可能要落空了。

未來將沒有一個地區與國家,能夠經由快速成長吸收剩餘的供給產能

世界需求停滯大家把希望轉向東南亞、印度、巴西,甚至非洲,只要對這些國家文化背景有所了解的人,應該都知道無法寄予厚望。東南亞國家屬南島民族,知足常樂,不喜儲蓄,缺乏進取動力;印度為種性制度所束縛,根本無力擺脫;巴西有拉丁人樂觀知足的特質;非洲更是黑暗中未見黎明。全部都不具備下一個填補中國需求的競爭條件,因為沒有起飛動力的經濟,就沒有支持需求的來源。

無知的安倍與他的經濟學

由於全球需求不振,投資機會也跟著停滯,所以各國紛紛祭出金融寬鬆政策,也無法有效刺激消費需求。各國低利環境,反而造就了投機環境,讓投機商品成為經濟泡沫的燙手山芋。

日本首相安倍上台後,想以金融寬鬆刺激經濟,貨幣貶值初期,好像略見效果,但也只是以鄰為壑,當鄰國貨幣紛紛貶值後,效果就會回到原點。主要是世界消費需求有限,在有限的需求下,各國爭相啃食大餅,最終是零和遊戲,在相互競貶的狀況下,沒人能夠從中獲利。只會造就了更多的金錢遊戲,讓泡沫更加猖獗,更加不可收拾。

持續貨幣寬鬆,加速財富移轉

未來全球經濟在生產過剩;需求不足的情況下,將會長期處與停滯狀態。在金融面,各國競相寬鬆貨幣,引導利率降低,惟在缺乏投資需求誘因下,資金湧向投機需求。金融市場活躍,股票、外匯、債券、房地產、原物料等市場,成為炒作天堂,泡沫災難一波未平一波又起,財富則一次又一次的從小投資人,轉到金融巨擘口袋中,助長全球化M型社會的不利發展。

財政政策是刺激經濟唯一可行的工具,但也非萬靈丹

雖然新增投資裹足不前呈停滯狀態,但是替換性投資仍會進行,人類還是可以享受科技進步帶來的產品改良,只是各國GDP的成長引擎,失去了消費與投資增加的動力,只剩下政府支出尚有可為。這也是為何克魯曼一直認為,現階段財政政策才是挽救經濟最有效的手段,但也非長期良方,只要全球產能過剩繼續存在,經濟擴張就會受到限制。更何況許多政府債台高築,哪裡有能力提出振興財政方案,有如南歐諸國;不然就是房市與金融泡沫已到了崩破邊緣,稍一刺激就會無法收拾,有如中國大陸;再不然就是迷信金融政策萬能,有如美國,其他如日本、澳洲更是群起效尤。

arrow
arrow

    l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