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於兩岸簽署ECFA,反對的人視它為毒蛇猛獸,贊成的人則認為它是萬靈丹,也許兩極化的看法都有失偏頗。走入21世紀全球貿易自由化時代,台灣面對全球競爭,囿於對中國大陸採取長期隔離政策,已經喪失許多發展先機。現今推動ECFA,應該是希望能夠為台灣產業取得更多公平競爭機會,而非一味只關心對方讓了多少小利?大家都把焦點放在早收清單等小施小惠上,反而模糊了大的策略方向。

今天在各國紛紛相互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之際,如果台灣再自外於中國大陸這個各國垂涎的市場,加上友邦鄰國礙於中國之淫威,無法將台灣納入FTA之一員,今後台灣將處於更不利的貿易地位,故有必要打開此一僵局。

所以ECFA的簽訂,是提供台灣產業公平競爭的一次契機,稍縱即逝。我們已經浪費了數十年的光陰,兩岸產業落差逐漸縮小,競爭優勢不再。企業為求生存早已投奔大陸多時,這就是管制多年的後果。如果不簽訂ECFA,在今年「東協加一」上路,加上中、日、韓東北亞自由貿易區將於2012年啟動談判,屆時台灣產業將處於更不利的競爭地位,未來將肯定有更多產業出走,不然就等著坐以待斃。

簽訂ECFA的目的,首要應是打破台灣孤立地位,爭取一個與其他國家公平競爭機會,其次才是考慮如何在談判中獲得競爭優勢。對台灣而言,ECFA的簽署,可視為挽救產業垂危的一帖救命丹,吃了以後可以喘息一陣子,但也絕不能當作萬靈丹,認為簽了以後就應該獲得大陸的讓利,所有產業一片光明。其實,日後雙邊談判,必然是站在互利雙贏的公平基礎上,才能長長久久,不可能好處全拿,長期讓利的想法,不啻是過於天真,更可能流於過度依賴。

從全球佈局觀點,世界各國紛紛結盟,對於兩岸競爭與發展,在時機上,時間已經不站在我們這邊。當年我們產業較對岸更具競爭優勢,我方談判籌碼較多。但是經過多年以後,對岸發展快速,我們談判籌碼愈來愈少,一旦各國之間FTA談判陸續完成,到時候日、韓與東南亞國家,在中國市場上將可完全取代我們,台灣競爭優勢將喪失殆盡。正如馬凱教授所言,台灣至多只有二到四年的緩衝期,沒有好好把握,前景堪優。

所以ECFA可視為進入國際貿易市場競逐的門票,其策略思維在於,第一階段取得與其他國家在中國市場公平競爭機會,否則廠商終會以各種形式出走大陸;第二階段則是緩和兩岸情勢,提高其他國家與台灣簽FTA的意願,擴大全球佈局;第三階段就是利用談判,加速兩岸產業發展良性互動,提升台灣競爭優勢。

 

經濟常識:

1.   東北亞自由貿易區:200910月上旬,日中韓三國高峰會議上,有關東北亞自由貿易區的合作有明顯的進展。三方達成共識,「將著手商討中日韓FTA事宜」。隨之,三國的經貿部長會議中,同意於2010年就產、官、學共同研究三邊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事宜展開討論,此次會議的討論議題亦包含了日中韓投資協議、改善商務環境行動計畫,以及推動「世界貿易組織」(WTO)之杜哈回合談判等。

 

延伸討論:

1.  面對亞洲自由貿易區的發展,台灣應該如何面對與因應?簽訂ECFA或有其他更好的策略與方法?

 

資料來源:

1.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中心(IIR) » Home »:「東北亞自由貿易區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